战火缭绕大云山-老五白菜网

老五白菜网 >文化 >钩沉

战火缭绕大云山
时间:2024-03-31 08:08:25 来源:岳阳日报特稿部

微信图片_20240330235149.jpg

□ 何水滔


大云山属幕阜山西北支,地处湖南省北部、岳阳市东北部,横跨岳阳县与临湘市,紧邻湖北省通城县、崇阳县,扼南北交通要道,有湘北门户咽喉之称。志称盘旋七十二峰,海拔911.1米。距岳阳市城区75公里,距108、107国道55公里,距湖北通城县50公里。

大云山山岳峻异,林涛、飞泉、瀑布、奇峰、怪石、云海、题刻、碑林、庙宇互相辉映,自古为江南名胜。

20130425105001227.jpg

大云山因其独特的地理优势,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在党的早期革命活动、抗日战争打击日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抗战时期中国军队利用大云山根据地长期袭扰日寇,沉重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重庆《大公报》载:“太行山系敌人之扁桃腺炎,大云山系敌人之盲肠炎”,使困据洞庭湖线内的敌人,始终似芒刺在背,寝食难安。

历史军事要地

大云山当中原入湘粤要冲,控扼鄂南、湘北、赣东,自古为军事要地。这里的峰峰岭岭、沟沟壑壑,曾经见证过正义与邪恶的殊死拼搏,铭刻着爱国志士“拼将热血卫中华”的不朽精神。

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吴建昌都尉太史慈设营幕于幕阜山。大云山为幕阜山一脉,在太史慈驻军范围,见证了三国争雄的激烈烽火。北宋末年杨幺起义军曾在大云山一带活动。清顺治初年,李自成起义军余部在郝摇旗率领下,由鄂南进入岳州,与明军联合抗清,一度在大云山活动。清咸丰四年(1854),太平军在岳州与清兵激战失利,一部转战大云山,大云山地区至今流传“神鲤搭救洪秀全”的故事。次年五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部何名标率义军由湖北通城入岳州,在大云山一带与清军展开激战。随后,曾国藩部王鑫率湘勇驻岳州,并在大云山东北麓设碉卡围堵义军,至今大云山留有永清关、雁峰关遗迹。光绪十八年(1892),临湘会党首领汪殿臣(桃林骆坪人)在大云山、药姑山树旗举事反清,旋被湖广总督张之洞、湖南统领余虎恩镇压。

湘北抗日战争根据地

大云山临湘鄂边界,林木茂密,地形险要,是开展游击战的天然处所,也成了湘北抗日战争根据地。 从1938年至1945年日军入侵岳阳7年时间,中国军民以大云山为根据地,占据高点而控制湘北要冲,时常袭击粤汉铁路等日军交通线和后勤补给线,使盘踞岳阳的敌人,始终似芒刺在背、如鲠之在喉,被称为抗战时期湘北地区“敌人的盲肠炎”。

20240331005509784273.jpg

1938年11月,日军刚入侵岳阳时,临湘县治设于大云山谢家山和黄金坑。当时临湘县属于第九战区挺进第七纵队第十一支队,岳阳县为第十二支队。第三次长沙会战后,第七纵队改为第四纵队。挺进第七纵队第十一支队以大云山为据点,驻守7年抵抗日寇不动摇。同时,中国军队常年驻守大云山,祖师殿、玉真观、隆兴宫均为其营地。以挺进第七纵队为主的地方游击队配合中国军队在大云山抗击日军,发生大小游击战数百次,先后毙伤敌人5000余人,俘敌官兵117人,缴获大量武器和军用物资,牵制了日军大量兵力。三次长沙会战中,日军飞机均轰炸过大云山,在第二次湘北会战日机轰炸大云山谢家山时,挺进第七纵队十一支队用轻机枪击落日军机一架,成为当时一大奇迹。

湘北抗战的主要战场之一

抗日战争自武汉失守以来,中国军队各军攻击队及各挺进军常经此地出击粤汉铁路。中国军队和地方游击队挺进第七纵队利用大云山长期袭击日军,严重妨碍日军的调动和集结,威胁日军的交通和补给,成为日军的眼中钉、肉中刺。1938年日军占领岳阳后,就多次进攻大云山。大云山成了湘北抗战的主要战场之一。

特别是第二次湘北会战初期,日军发动了大云山扫荡战,拉开了第二次湘北会战的序幕,大云山成为第一个重要战场。

从1941年8月下旬起,正当日军紧锣密鼓准备进攻长沙之时,中国军队之挺进第七和第八纵队、第20军等部队大举出击岳阳、通城、临湘等地。日军第11军军长阿南惟几知道这一情况后,坐卧不宁。因为大本营为准备东南亚作战,急于从第11军调兵。根据大本营的规定,此次作战,日军参战的地面部队只能用到10月上旬,任何延误都可能使这次作战难产。此外,日军主力进攻长沙后,驻守大云山的中国军队乘虚出击,打击日军的补给线,也非常棘手。因此,在正式作战前,日军决心铲除中国军队在大云山的根据地。

1941年9月,日军阿南惟几发动了以铲除中国军队在大云山的根据地为目的的大扫荡。1941年9月7日起,日军出动第6师团和第40师团、加上伪军一军一师发动进攻,攻势甚猛,并有空军的火力支援。日军千余,附骑兵一部分,由桃林、西塘南窜,午后增至五千余,分犯鸡婆岭、草鞋岭;一股二千余,窜达长安桥、甘田一带;一股千余于午后由忠防东窜,随后增至九千余,分犯南山、雁岭、詹家桥,一股二千余窜达孟城、南冲。由于中国守军兵力、火力处于劣势,8日,大云山制高点祖师殿被占领,中国军队被迫退守。随后,中国军队2个军5个师投入战斗,挺进第七纵队配合作战。中国军队将敌人吸入山内方山洞一带山隘地区后,遂利用熟悉地形,转至外线,使敌徒扑一空,随后将敌人包围。

10日,日军第40师团从京口到达桃林,与第6师团换防,第6师团无视尚有一部正在甘田与中国军队酣战的事实,只简单地交代说:“已扫清大云山方面之敌,故沙河以北将不会出现大量敌军。”第40师团放松了警觉,不料在甘田附近和中方增援大云山的主力遭遇,双方立即展开一场混战。第40师团原定目的地为与新墙河相连的昌水北岸,便不顾阻截,尽力向南冲,沿途常常受到侧袭。12日,由忠防、桃林、西塘出扰之敌,经我军连日痛击,伤亡两千。同时,中国军队在孟城、大云山、石塘场、甘田、白羊田地区,与日军展开激战。 13日,全力向南推进的第40师团又在白羊田遭到阻击,日军军部闻讯,急忙派出荒木支队前往援救。中国军队也投入了战斗,在马嘶塅的激战中,中国士兵将敌人压迫在狭窄的山路上,用手榴弹消灭了许多敌人。

15日就收复大云山主峰,至9月17日,结束大云山周边战斗,取得了大云山反扫荡战的胜利。

图片1.png

由于大云山横跨岳阳县与临湘县,紧邻湖北省通城县、崇阳县,跨境人民联系密切,革命思想传播活跃,吸附了一大批进步青年志士,大云山成为共产党在湘北的早期革命活动基地和抗日基地。

1927年9月到1939年,杨乐如从湖北秘密回到家乡毛田,筹建岳阳中心县委并兼任中心县委书记,任中共湘鄂赣边区特委委员、宣传部部长时,在大云山一带开展革命活动。创办“自学图书社”,举办小学教师暑假讲习会,开办民众夜校。先后办了几期小型短期党员训练班,培养和吸收进步师生和青年农民入党,吁请当地各界人士协助建立抗日游击队伍,并在连云校开办“青年学生救国团”,担任“救国团”的政治教官,宣讲贫富产生的根源及摆脱贫困的道理,宣讲中国的民族危机和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杨乐如的影响下,大云山民众主动投身革命洪流,大批进步青年为国捐躯,大云山牺牲的革命烈士达300多人,现在有史料可查的有13人。

1931年6月,中共湘北特委为了领导岳阳、临湘交界处的大云山地区革命斗争,委派赵琪、邓家帮在大云山建立中共云山区委员会,有党员20多人,并建立了区苏维埃政府。区委委员刘益民、刘桂堂与岳阳县大云山中共地下党员杨品舟、杨庆先等在大云山一带开展土地革命斗争。1933年2月11日(农历正月十一),刘益民、杨品舟等中共地下党员在新云山庙秘密集会,由于叛徒告密,遭到国民党缉捕队袭击,数名地下共产党员突围时英勇献身。为纪念革命先驱,1999年,岳阳县人民政府修建大云山革命烈士纪念塔和亭,2000年10月被岳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岳阳县文物保护单位。

1944年11月 9日,由八路军102师359旅主力组成的“国民革命军第18集团军独立第一游击支队”(简称“南下支队”),在司令员王震、政治委员王首道率领下告别延安,为开辟敌后抗日革命根据地开始了充满艰辛的南征。

1945年3月23日,南下支队主力由江西修水县水口坳出发,从江西进入湖北,又从湖北进入湖南,一天走了三省地界,进入湘北地区。南下支队进入湘北后,报请中共中央批准,将部队番号“南下支队”改名为“国民革命军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

5月10日,王震将军率主力部队从鄂南崇阳出发,13日进入临湘、岳阳,进抵平江文昌阁以南之桃花山,并通宵行军到达湘阴之智源洞(今属汨罗)与杨宗胜、吴光运部会合,次日继续北上,直指大云山。

5月21日,王震将军率南下支队主力一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分三路包围了大云山。当时,王翦波在大云山摆了6个大队(相当于2个团的兵力),在车廖家设了司令部,带胡太贵、王伯仲2个大队坐镇,李垂材率李扩海、骆正湘、李彬锡3个大队防守祖师殿,姚凤舞大队驻沙坡岭和鹰嘴岩。5月23日黄昏,南下支队向大云山顽军各个据点同时发起猛烈的攻击,经一夜激战,歼灭顽军800余人,次日拂晓占领大云山,并乘胜追击。南下支队直追至百里外的白石园。

1945年,王震将军带领“南下支队”主力转战于湘鄂边境之间,往返3次于岳阳与鄂南地区,大云山都是部队活动的中心地带和主战场,并建立了湘鄂赣敌后抗日根据地,帮助建立了地方人民政权和抗日游击总队。

201508311125396228.jpg

大云山遗留的“三战三捷”摩崖石刻、“三捷源泉”石刻、“攻无不克”碑、“大云山抗战胜利”纪念碑、“革命烈士纪念塔”、烈士墓、指挥所、营地等遗址,还有一些流传至今的英雄故事和歌谣,都铭刻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勇抗争的光辉历史。  


(编辑:黄梅)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