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鼓点-老五白菜网

老五白菜网 >文化 >悦读

时代的鼓点
——评段华文集之《八毛钱》
时间:2024-05-19 17:13:34 来源:岳阳日报全媒体采访中心

image.png

□万辉华

前不久,段华出版了一套五本的《段华文集》,有电影电视剧本集《缤纷蒙太奇》、戏曲小品集《八毛钱》、散文集《名城名楼聚名家》、演讲词集《国际视野与天下胸襟》、主持词集《千年等一回》。下面我就他的小戏小品、相声等合集《八毛钱》作一个评论。

段华早期许多作品,不是为小众,专业圈子内、评论家而写作的,而是为人民群众而写的。几十年了,他还是这样坚持着,实践着,便有了《段华文集》。

段华赠了我一册戏曲小品集《八毛钱》,我在春风料峭、乍暖还寒时节捧读,不时会心一笑,为作者的机智俏皮会挑逗而轻松、愉悦。我统计了一下,“小戏小品”专辑节目13个,“相声”6个,“表演唱”5个,“快板舞”3个,共计27个。这些节目都是段华近30年来创作的。从我读剧本的直觉来看,他的这种小戏小品的文字是吸引人的,逗人发笑的,有喜剧的效果,在表演上会更加精彩。

细细品读,这册集子的语言市井诙谐,采用民间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很见作者的写作功底。

小戏《八毛钱》讲的是1998年抗洪抢险的故事,那时候段华到钱粮湖最危险的大堤上去采访,于是便有了这部来自一线的故事。抗洪部队的一位连长与士兵在惊涛骇浪中抢救遇险灾民后,饥肠辘辘地来到一户农家,口袋里只剩八毛钱,无法付老乡大嫂的饭菜钱,只好放弃吃饭,而大嫂却怎么也不收他们这八毛钱。这种以小见大、你送我推,体现出军民鱼水情深的感人场景,一下子在全省的抗洪赈灾晚会上一炮打响,并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这证明好的文艺作品必须来自生活,真实地反映生活。段华擅长写小戏小品,这也是他年轻时在剧团和戏工室工作历练了八年的硬功夫,因此一出手就不凡,被湖南卫视的导演们誉为“催泪弹”。

段华这本作品集可谓是“文以载道”,应时而作的历史文本,可作为基层文艺工作者写作小戏小品的范本。我们现在的读者大多只看诗歌、散文、小说等纯文学作品,看小戏小品、快板、相声等群众文艺,殊不知,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恰好在读小学、初中,我也看过家父创作的一些小戏、相声,因当时受政治环境的制约,家父写作这些作品时要以“高大全”为标准,语言力求活泼、通俗、乡气。反观段华,在80年代以后敢于调侃,甚至把市井的段子也大胆引入,谐而不谑,引人发笑,这种“无中生有”,“没话找话”,“自嘲自讽”,既有民间传统戏曲的继承,更有段氏大胆创新,加入时尚元素,甚至追风追星追潮的混搭尝试。因此,段氏的小戏小品已经相对70年代以前的传统戏曲,有了脱胎换骨的创新,如果不比较,难以看出段华在这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他的这些戏是为招商引资而写,是为表彰交警、税务的公仆精神而写,是为抗洪赈灾晚会而写,是为市里的春晚而写,一句话都是为中心工作而写,是命题作文,是主题宣传。他肚子里有货,储存了许多桥段、典故、成语、俗语、谚语、山歌、小调、民谣、流行歌曲等等,他上下古今中外几千年任意穿越,让它们都为之派遣,一一组合,一一上场,争奇斗艳。我甚至认为这些角色就带有段华的身段,他就是这些演员的影子,这些演员反而成了他的“替身”。这男男女女,在每一处戏中都可看到段华的“魂在舞”、在自白、在做戏、在呓语……

时代需要号角,也需要鼓点。段华在近50年的文艺创作实践中,每一时期,每一时代,都与时俱进,抢占先机,尤其是能在主题宣传上创新,不愧是一位优秀的文艺战士。

段华的喜剧性作品虽然令人捧腹,但笑过之后令人沉思。在独幕话剧《最后一班岗》里,作为读者,我领略到了作者寓庄于谐的功力。


(编辑:仇玉姣1)
网站地图